罗马军团方式的战斗方式为何在中世纪没有再出现了?

先说征兵方式,中世纪西欧国家多数时间比较穷,国家又没罗马那么大(罗马时期高卢日耳曼不列颠这些地方本来也没几个钱,实际上还是进步了的

先说征兵的方法。 中世纪的西欧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比较贫穷,国家也没有罗马那么大(高卢、日耳曼的不列颠等地在罗马时期没有多少钱,但实际上却取得了进步)罗马时期意大利的经济发展逐渐转向依赖奴隶制和来自东部行省的低价食品,这在中世纪显然无法维持),采用像罗马那样的征兵制度是不现实的马改革后的帝国。

直到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期经济好转,各个国家的财政状况都不错时,这是不可能的。 例如,在中世纪,雇佣兵转变为城邦的常备部队。 这种事情首先发生在中世纪后期经济最好的意大利。 从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期,雇佣兵非常强大。

欧洲骑士除了自己的扈从之外,还养有扈从,有的可以算是职业军人。 然而,各个骑士的随从很难在一个地方一起训练。

罗马革命之前,罗马实行自己准备武器、平时训练、战时征兵的做法,需要自耕农(农奴基本上不适合作为兵源,即使在中世纪也是如此)。 然而,中世纪农奴制鼎盛时期,资源匮乏。 不支持自耕农,而是支持小地主、骑士。 而且虽然自耕农在中世纪一直是征兵的来源,但不可能要求所有地区的自耕农都能像古罗马人一样战斗。 民俗不同(虽然有些可以)。 毕竟萨珊波伊甘人也算自耕农,而罗马人却常常嘲笑他们装备差、战斗力差。 作为一支征召力量,自耕农在马匹改革后无法像罗马军团那样统一。

当然,中世纪后期农奴制崩溃,自耕农成为主体,训练变得更加容易。 还有更多训练有素、拥有自己武器的步兵部队,例如英格兰的自耕农长弓兵。

那么罗马帝国为何如此富有呢? 。 。 因为罗马帝国的经济中心在东方,即希腊和埃及。 。 。 所以它最终迁移到了东方,并持续了一千年。

而我们知道,拜占庭走上了强化骑兵的道路,多次改变了征兵制度。

我们来谈谈战术吧。

罗马军团最初的战术并不是征服世界的步兵战术。

罗马最初放弃了希腊方阵,改用三线阵型,以便能够灵活轮换部队。 为了阻止凯尔特蛮族种草,凯尔特蛮族的体力比罗马人优越,甚至有些冶金术比罗马人还要先进。

也是为了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比如战斗中突然出现的突然袭击部队。 罗马人的对手萨姆尼特人非常擅长伏击。

事实上,在卡米卢斯第一次改装的时候,罗马人还在使用希腊式的长矛。 战斗时,我们仍然像希腊人一样使用连续的战线,只是在来回交替时才切换到棋盘。

后来,前面的年轻成熟的士兵都换成了剑、盾和标枪。 剑和盾主要是比较灵活,适合像罗马百夫长这样的小而灵活的组织(当时有60人)。 标枪主要用于向前投掷,扰乱对手。 以免剑和盾不如矛长而吃亏。 更换了剑和盾之后,阵型也需要改变,因为使用剑比使用矛需要更多的空间,所以更加稀疏。 坎尼战役惨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罗马士兵在被包围和挤压后无法使用剑术。

另外,正如希腊人逐渐认识到轻步兵的价值,越来越重视标枪光盾兵一样,标枪光盾兵对于罗马来说也非常重要。

还有骑兵。 罗马骑士不太擅长骑术,而且人数太少,所以罗马人只能依靠盟军的骑兵。 两个军团(一个罗马军团,一个盟军军团)的步兵搭配三百罗马骑兵和九百盟军骑兵。 后来国家变大了,就直接征召擅长骑术的少数民族士兵。 骑兵一直很重要,罗马的大部分胜利都是在侧翼取得的。

不过,罗马军团步兵的组织规模较小,也未必总是好事。 它是为意大利的山地战斗而设计的,可能不适合对抗平原上大部队的冲击。

马略改革后的军团不得不适应罗马扩张后的各种地形。 它可以作为百夫长(马略改革后80人)或作为6个世纪的大团体进行战斗。

随着罗马领土的进一步扩张,罗马人与塞琉古人、帕提亚人以及后来的萨珊波斯进行了战争。

这些国家还诞生了一种新型军事力量——装甲骑兵。

如果说过去的军团还能凑合用重型标枪当短矛的话,随着装甲骑兵战术的使用越来越成熟(比如早期的塞琉古装甲骑兵战术就有很多不恰当的用途,但现在仍然可以使用)使用战斗正面撕裂了罗马军团),因此有必要恢复使用长矛。

另外,罗马帝国时期,兵力供应逐渐枯竭,且多次发生内战,导致大量经验丰富的军队流失。 下级官兵不再那么可靠,重新采用方阵就变得更加合适了。

于是罗马人最终又恢复了单手长矛和盾牌组成方阵,但依然保留了轻标枪,并保留了二线部队作为后备(其实马其顿军队早在亚历山大时期就经常使用二线部队) ,这不是罗马发明)

至于复杂地形的作战,罗马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拥有了大量训练有素的弓箭手。 事实上,平原上的弓箭手是配合方阵作战,损失也比较小。

如果想要包抄敌人的侧翼,罗马帝国的骑兵比例相比帝国初期已经大大增加,甚至还有大量装备精良的骑兵。

事实上,这一时期的罗马军队战术与中世纪早期几乎相同,而且罗马人对各种兵种的训练也更加充分。

古罗马使用剑、盾、标枪,并以百夫长和旅为基础进行战斗。 优点是非常灵活,适合各种地形。 它在支援和包抄侧翼方面也非常有效。

中世纪时,标枪和剑术在伊比利亚半岛仍然很盛行,受北非穆斯林的影响,标枪骑兵甚至经常使用。

缺点是罗马制度对下级军官的素质和士兵的士气要求较高。 直接抵抗骑兵攻击,小部队和标枪、盾牌相对较弱。 很多时候必须依靠骑兵来对抗敌方骑兵,步兵也会提供支援。

矛方阵的缺点是笨拙,机动缓慢,过于密集,使用短武器效果不佳,更害怕在侧翼受到攻击(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有些希腊方阵和马其顿方阵士兵也装备短武器,罗马人到达侧翼时往往无法击败罗马人,希腊人的短武器主要用于双方挤在一起“推矛”时刺杀对方战斗中)。

优点是正面对抗步兵和骑兵的能力很强,而且纵深大对于士兵的士气也有帮助。 非常适合训练时间短、士兵素质较差的情况。

马其顿方阵是希腊方阵的终极版本(希腊罗马公民波利比乌斯认为这是地面上最强的正面战术)。 马其顿方阵的最初目的是在正面对抗中压制希腊方阵。 ,所以需要双手使用更长的萨利萨矛。 就连长期训练希腊方阵的斯巴达人,也终于认识到了马其顿方阵的优势,转而训练马其顿方阵。

随着双手长矛的使用,方阵的优缺点被进一步放大(特别是后继者在相互对抗中进一步加长了长矛),即使没有马其顿或希腊的方阵训练传统,埃及也常常被在近战中被认为较弱。 经过练习,他们能够在拉菲亚之战中压倒塞琉西东部行省的步兵。 由于这种战法在前线实力较强,士兵士气也相对有保障,所以非常适合人力较差的部队提高战斗力。

侧翼也比较脆弱,所以在亚历山大时期,使用了侧翼最精锐的持盾部队(这支精锐部队原本可能是仿照斯巴达最右翼和底比斯骑士团的精锐部队)击败敌人的侧翼(当然,在马其顿,这一任务更多是由骑兵完成的),使用与希腊方阵长度相似的长矛。

罗马军团对继承者军队的胜利基本上是从后方成功的。 在一些战斗中,罗马及其盟军的骑兵获胜,在一些战斗中,散居国外的骑兵击败了罗马及其盟军的骑兵,但未能包抄罗马人的侧翼,而在一些战斗中,骑兵是在复杂的地形上作战。 总之,罗马人在平原和前线极力躲避继承制度的力量,取得了胜利。 当然,罗马人在与希腊或马其顿方阵的正面对抗中并不一定会吃亏,因为罗马人拥有更好的士兵和更好的训练。

当罗马人的人力和训练恶化,面对越来越多的骑兵时,他们自然会回归长矛和方阵,但并不需要像马其顿人那样夸张。 毕竟罗马人在帝国后期的对手并没有特别强大的方阵。 那个时期骑兵的影响也有限,而且罗马人拥有大量的弓箭手。

中世纪,随着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推广,骑兵训练变得越来越容易,冲击力也越来越强。 与使用步兵包抄相比,骑兵更能完成这一任务。

更何况,中世纪很多步兵的士气和战术素养根本无法像古罗马军团小规模作战那样灵活。 他们用长矛组成类似方阵的盾墙,效果更佳。 至少他们可以在盘踞的情况下击退骑兵的正面攻击(事实上,中世纪的骑士并不能轻易地正面压倒步兵,比如著名的诺曼骑士就经常正面攻击步兵)。 进攻失败,侧翼进攻获胜)

文艺复兴时期瑞士人复兴步兵时,选择复兴的是双手长矛,而不是剑、盾、标枪,虽然与马其顿的有所不同。 因为他们不仅要对抗步兵,还要对抗骑兵,骑兵已经武装到了人马都穿着板甲的地步。